养生资讯
当前位置: | 生活养生 | 养生资讯

毒蛇咬伤的症状临床表现_中医毒蛇咬伤怎么办

发表时间:2020-09-02 15:12 | 来源:古中药养生网 | 手机版

毒蛇咬伤

毒蛇咬伤是一种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外伤病,在我国南方地区比较常见,尤以夏秋季节发病较多。临床表现轻者仅有局部症状,很快消退;重者出现全身性中毒症状和严重的并发症,甚至导致死亡。我国对人体危害较大且能致人死亡的毒蛇约有10种,具有神经毒者有银环蛇、金环蛇、海蛇;血循毒者有蝰蛇、尖吻蝮蛇、竹叶青蛇和烙头蛇;混合毒者有眼镜蛇、眼睛王蛇和蝮蛇。蛇毒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,含有多种毒蛋白,凡能使蛋白沉淀、变性的强酸、强碱、氧化剂、还原剂、消化酶、重金属类以及加热,均能破坏蛇毒。

中医认为蛇毒系风、火二毒,当毒蛇咬伤人体后、风火邪毒壅滞不通则局部肿痛;风火之邪化热,热盛肉腐,故局部溃烂;蛇毒鸱张,正不胜邪,邪毒内陷,内传营血,动血耗血,故有出血之证;毒人心包,神明不主,故神昏谵语;心阳耗伤,则有厥脱之证。本病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风毒证、火毒证和风火毒证三类,分别与现代医学之神经毒、血循毒和混合毒相对应。

[辨病要点]
诊断标准参照吴阶平、裘法祖主编《黄家驷外科学》(第五版,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2.77)。
1、有毒蛇咬伤史;
2、被咬伤部位疼痛、或局部麻木,伤肢肿胀,2~3天后最为严重;
3、咬伤处有深而成对的点状齿痕,其周围可出现血疱、水疱、瘀斑;
4、可有发热、头昏、嗜睡、复视,严重者出现视觉、听觉障碍,神情淡漠或神志昏蒙,声音嘶哑,吞咽困难,流涎,瞳孔散大,或皮下、内脏出血。

[辨病处方]
治疗目的是尽快排出毒液和防止蛇毒吸收中毒致死,尽可能减少局部损害。急救是关键,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。根据毒蛇种类及临床表现不同分别按风毒证、火毒证和风火毒证三型分别论治;各证应随症加用通利二便之药,如生大黄玄明粉车前草大蓟小蓟等。正如古人所言:“治蛇不泄,蛇毒内结;二便不通,蛇毒内攻”。二便通畅,蛇毒亦解。

[辨病成药]
1、南通蛇药片(即季德胜蛇药片)(南通蛇药厂生产)
组成:黄开口、七叶一枝花蜈蚣等。
用法:上药制成片剂,每片0.4g,口服,第1次服10片,以后每小时服5片,病情减轻后改为每6小时服5片。同时,可将药片用温开水溶化后,涂于伤口周围。
功用:解除蛇毒,消肿止痛。用于毒蛇咬伤和毒虫蜇伤。

2、上海蛇药片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.中药成方制剂》第十九册)
组成:穿心莲墨旱莲、万年青等。
用法:片剂。口服,第1次服5片,每4小时服1次,如病情减轻者,1次5片,1日3~4次。危重病例酌情增服。
功用:解蛇毒,消炎,强心,利尿,止血,抗溶血。用于蝮蛇咬伤,亦可用于五步蛇、眼镜蛇、银环蛇、蝰蛇、龟壳花蛇、竹叶青等毒蛇咬伤。

3、群生蛇药片(中草药通讯,1976,9)
组成:大蓟根、马齿苋、五灵脂、商陆、蒲公英。用法:每次8片,以后每次5~6片,每日4次。

4、广东蛇药片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.中药成方制剂》第十九册)
组成:柚叶、蛇王藤等。
用法:片剂。口服,第1次14片,以后每3小时服7片,至全身症状明显好转为止。一般疗程1~3天。对危重病人应适当增加服用剂量;口服困难者,可采取鼻饲方法给药,或遵医嘱。
功用:清热解蛇毒,消肿止痛。用于毒蛇咬伤(银环蛇、蝮蛇、眼镜蛇、青竹蛇、金环蛇、烙铁头蛇咬伤)。

养生资讯
  • 意识昏迷的表现_意识昏迷的急救措施

    意识昏迷的表现_意识昏迷的急救措施

    意识昏迷的表现:短暂意识昏迷,可有面部苍 白、头晕等先兆表现。意识昏迷的急救措施:在医务人员到来前应注意患者保暖,可以用大衣或毛毯。但应在其前额敷上凉的湿毛巾。

    2020-09-30 阅读全文
  • 天冬图片|天冬的功效与作用

    天冬图片|天冬的功效与作用

    天冬是一种野生或栽培的常用中草药,正品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。又名天门冬、丝冬等。块根于秋冬二季采挖,置沸水中煮蒸至透心,晒干备用。天冬有滋阴润燥、清肺生津的功效与作用

    2021-05-24 阅读全文
  • 紫苏_紫苏的功效与作用

    紫苏_紫苏的功效与作用

   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全草。以叶完整、色紫、香气浓者为佳。水煎剂对大肠杆菌,痢疾杆菌、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。紫苏的功效与作用:发表散寒,行气和胃。

    2020-10-11 阅读全文
  • 马蹄金图片|马蹄金的功效与作用

    马蹄金图片|马蹄金的功效与作用

    马蹄金是一种野生的常用中草药,正品为旋花科植物马蹄金的全草。全草于春夏季采收为佳,洗净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马蹄金有清热利湿、散瘀消肿、解毒的功效与作用。

    2021-05-24 阅读全文
  • 猩红热的反应_猩红热的中医中药治疗

    猩红热的反应_猩红热的中医中药治疗

    猩红热由乙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,多流行于冬、春季节,以2~10岁孩子为多见,为出疹性传染病中较为严重的疾患。乙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存在于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,通过飞沫传

    2021-09-26 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