粟米是中国古代的“五谷”之一,谷子去皮后的颗粒状粮食即“粟米”,分为粳性小米、糯性小米和混合小米。小米熬成粥后味香柔滑,营养丰富,有“代参汤之美誉,是北方孕产妇的滋补食品。粟米常用来酿醋、酿酒,如山西陈醋、五粮液、汾酒等主要原料都是粟米。
	
	别名
	小米、秫米、黏米、稞子。
	性味特征
	性凉,味甘、咸。
	归经
	肾、脾、胃经。
	粟米的功效与作用
	粟米有益肾补脾、除热止渴、养胃安眠的功效。粟米可补充维生素B。
	食用禁忌
	宜:粟米适宜脾胃虚弱、反胃、呕吐、腹泻者,或伤食腹胀者,或体虛低热者,或口角生疮者,或孕产妇体弱者食用;下消(糖尿病年久肾虚型)口干者食之亦有益。
	忌:粟米性偏凉,平素胃寒者,勿食为妥;气滞者忌食。
	相宜食物
	1.粟米和龙眼肉同煮,加红糖空腹食用,可补血养心、安神益智。
	2.由于粟米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很低,宜与大豆或肉类食物混合食用。
	3.粟米同山药、莲子、茯苓搭配研末煮粥食,用于脾胃虚弱、消瘦乏力、腹胀、泄泻等。
	4.粟米与车前子搭配煎汤服,用于小便不利有热者。
	相克食物
	1.粟米不可与杏仁配伍食用,元代吴瑞《日用本草》载:“与杏仁同食,令人吐泻。”
	2.粟米与烧酒同食可引发心脏病。粟米益肾和胃、除热,对脾胃虚寒、反胃呕吐、腹泻及产后病后体虚或失眠、体虚者有益;烧酒为大热之物,两者共用会引发心脏疾病。
	粟米的营养价值
	1.《本草纲目》:“粟米味咸淡,气寒下渗,肾之谷也,肾病宜食之,虚热消渴泄痢,皆肾病也,渗利小便,所以泄肾邪也,降胃火,故脾胃之病宜食之。”
	2.《食医心镜》:“治消渴口干,粟米炊饭,食之良。”
	3.《饮食须知》:“胃冷者不宜多食。”
	4.粟米由于无需精制,保存了较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,含钾高钠低,钾钠比为66:1(大米为9:1);含铁、磷量高,分别为大米的4.8倍、2.3倍。
	5.米类食物在烹饪前,一般需要淘洗,洗的次数越多,水温越高,浸泡的时间越长,营养的损失越多,因此,应根据米的清洁程度适当清洗,不要用流水冲洗或热水烫洗,更不要用力搓洗。







